动漫高峰论坛关注中国动漫发展之路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,动漫都是年轻、充满活力的,与此同时,动漫也在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 4月27日上午,央视财经频道将《对话》节目录制现场搬到了本届动漫节高峰论坛的主论坛上。主持人陈伟鸿与3位案例嘉宾及台下的互动嘉宾一起关注中国动漫发展之路,讨论动漫在我们的美好生活中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。 案例嘉宾 刘志江 《大圣归来》制片人 胡建平 电魂网络董事长 吴 佳 中南卡通董事长 部分互动嘉宾 蔡志军 央视动画总经理 卓 超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谢坤泽 早鸟投资创始合伙人 蔡志忠 知名漫画家 中国动漫迅猛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? 主持人:这些年来,我们看到不管是世界还是中国,动漫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,其中最触动大家的变化是什么? 刘志江:这几年我们动画产量不断提高,尤其是动画电影,增加了不少。2017年我们上映的动画电影有近60部,但真正好的作品确实比较少。社会发展太快了,数量有了,质量反而降下来了。 胡建平:从2011年到2016年,我感觉整个动漫游戏产业的投资风口来了,那时候只要有一个所谓的创意,就很容易融到资。我记得有一个团队,什么也没有,就讲了一个概念,投资人当场说投3000万元,根本没有谈什么风投评估、成长性。 吴佳:我的感受是,动漫受众的年龄越来越广,以前一想到动漫就觉得是给孩子看的。现在很多90后,还有我们这样的80后父母,都是在动漫文化中成长起来的,动漫已经没有年龄界线了。 减量背后,杭州动漫产业有怎样的定位? 主持人:以前我们信心满满,早年中国电视动画播放时长有26万分钟,全世界最长。但今年我看最新资料,变成10多万分钟,为什么会越做越小了呢? 蔡志军:我们变成了动画大国,都在追求IP,但这些IP是不是真的有价值、真的形成了品牌呢?现在量下来了,我想大家都在冷静思考,我们要多拿出有品牌价值的作品。 卓超:量的减少并不需要担忧,实际上是一件好事情。从宏观层面上看,我国经济近几年也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。动漫产业也是一样,内容供给侧也要坚持质量第一。从杭州市的动漫产业发展来看,2011年到现在,经历了年动画产量由3.8万分钟的最高峰到现在基本稳定在1万分钟的转变。事实上,近几年杭州动漫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方向注重3个转变——第一是注重从量的考核向质的提升转变;第二是注重从传统渠道向互联网渠道转变;第三是注重从国内平台向国内、国外平台两手抓的方向转变。现在杭州市动漫产业政策是定位成做优做强。 你最关心中国动漫的哪个年度热词? 主持人:我们在屏幕上看到和中国动漫相关的年度热词,包括国漫、全球化、文化旅游、洗牌、补贴、资本、IP、内容付费…… 谢坤泽:内容付费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我们的用户为优质内容买单,这是行业增长的正向讯号,是进入成长期很重要的指标,更是我们IP价值转化的最重要表现。 刘志江:资本的定性是逐利,它希望投资的作品能在最短的时间产生效益,但我们做动画电影是不可能的。《寻梦环游记》导演说,他们做一部电影花了整整6年。我说“资本”是一个热词,因为资本进来后会逼着做动画的人尽快把一个产品做出来,而不是作品。 蔡志忠: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,就像“米老鼠”最多就是两个IP,中国光《西游记》就有800个IP,有名的起码有100个;《三国志》光是有名的IP就超过100个。很多日本漫画家都已经没有题材了,连中国春秋战国故事的主角都拿来画了。所以,我们要发掘自己很强的IP,走向全世界。 |